格鲁电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促进新时代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4 19:18:31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新仁小学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打鼓芦笙舞的基本动作。周训超 摄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大政方针,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把握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进军新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我们要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善于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立场、找方向、找答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二十大所作出的决策部署,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这些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我们要在全面把握和落实上下功夫,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和推动工作。要自觉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从政治上全局上把握民族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对民族教育工作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既为教育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充分认识历史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民族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4%,边疆地区大部分是民族地区。因此,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教育、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民族教育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突出,服务边疆巩固和民族地区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民族教育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严峻复杂,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充分认识民族教育工作肩负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加强民族教育领域风险防范机制研究,促进新时代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深刻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深刻把握教育的地位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体现了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坚定决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结合民族教育实际,加强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带动战线在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系统观念,聚焦建设教育强国重大需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有组织科研,当好民族教育政策的智囊团、思想库,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科学规划、宏观指导、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部分的标题呈现,以此作为目标性要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党来自人民,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最终发展目标也是为了人民。建设教育强国,归根结底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我们拼搏奋斗的目标追求,也是我们勇毅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民族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民族教育,经常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审视自身工作,从动机上考虑人民、在过程中尊重人民、在成效上利于人民,尤其是在撰写报告、提出政策建议时,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深入民族地区、面向实践一线,做好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心声,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努力研究和促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民族地区与全国的教育差距主要是质量方面的差距。要缩小区域教育质量差距,关键在于教师,途径就是管理和研训。要采取激励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探索创新教师配备机制,优化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结构;要构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师研修课程,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师专业能力;要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激发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活力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激励民族地区加快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完全依靠自身内部挖潜提高质量和水平的难度很大,在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倾斜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教育协作、教育对口支援作用,结合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支持民族地区教育补短板、强弱项、促公平、提质量。深刻认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自觉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狠抓落实,久久为功。要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全过程,将有关要求落实到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育评价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有形有感有效,使教师成为铸牢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者,使各民族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是新时代重大战略课题。这既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配合做好重大政策的解读与阐释。要精心做好《中华民族交融发展重要事例》编写工作,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挖掘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梳理阐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典型人物、成就变革等,以贴近时代、贴近受众的方式,凝练形成重要事例,为教材资源建设、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等提供索引和素材。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郭岩,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格鲁电竞